近年来由于蔬菜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生鲜蔬菜中农残检测已经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大量食用不合格蔬菜会引起食物中毒,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各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常规蔬菜的农残监测,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蔬菜作为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品质要求逐渐提高,蔬菜质量安全也成为政府和百姓倍受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怎样减少郴州市常见蔬菜的农药残留浅要探讨。
重庆蔬菜配送中心提高蔬菜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就是控制并减少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这是增加市场竞争力也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菜的重要举措。
蔬菜农药残留现状
分散种植户种植的蔬菜合格率波动大,随着季节性变化、个人种植用药及采摘习惯起伏大。气温低时病虫害少,农药残留低,随气温升高,农户用药次数也增加,有时刚洒完农药第二天就采摘上市,造成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较低。
市场上由外地调入蔬菜的农药残留合格率不确定因素很多,每车蔬菜大多是由分散户或各种植基地集合而来,每户种植习惯、用药方式和采摘习惯都是农药残留的原因。
减少蔬菜农药残留的措施
进一步加强农药监管,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重庆蔬菜配送中心针对农药质量问题引起的蔬菜生产农残超标,必须加强农监管工作,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生产使用合格农药产品,对违法超范围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要严厉打击,以净化市场保证蔬菜生产安全。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加强有关技术培训
重庆蔬菜配送中心意识往往决定行动,若能提高蔬菜生产者和农资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并辅以相关技术指导,付诸实际生产,降低蔬菜农残,提高蔬菜质量的目标就水到渠成。
1.加强农药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使蔬菜生产者和农药经营者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如农药安全使用规定、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辅以行政手段,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对蔬菜生产者科学合理用药的指导。可以利用组织培训和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水平,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风险,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对蔬菜农药残留“从源头进入餐桌”的全程监管
对蔬菜的生产、流通及销售等过程要严格监督检测和执法,近年来郴州对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等流通领域中的蔬菜产品不断加大监测力度,合格率逐年提高,禁用农药和非禁用农药超标率明显降低,可见监测执法对蔬菜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今后“从源头到餐桌”仍需加强对蔬菜农药残留严格监测执法。
1.加强基地与市场对接
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管理,实行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与市场对接制度。在市场内划出场地,专供本市“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经营使用,并随时检验质量。严格对基地环境和使用物品管理,严禁在基地使用无证农药、高毒农药、高残留农药,违反基地一律不准认证,保证从源头控制农残的产生。
2.建立完善农产品标志制度
市场曾出现冒用或超期使用“无公害”“绿色食品”等标志的农产品,对此市场在今后的经营中凡带有“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必须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联系电话及地址,并提供产品资质认证,才能销售。对冒用或过期使用“三品”认证标志的农产品一律禁止上市。
3.建立农产品分类查验制度
凡需进入市场销售的所有农产品必须查验,对有“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和有农产品合格检验证的实行免检入市销售;凡没有检验单的一律先检验合格后才准予销售。本地“基地”的农产品设立自销区,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每天随机抽检。
4.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凡销售的农产品一律实行进货销售查验制度及建立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禁止销售,并报请市农业局执法大队或相关部门监督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
5.建立进出货台帐制度
凡进入市场的蔬菜必须查明“身份”索证溯源,如实记录入场销售的农产品名称、数量、产地、供货商、进货时间及购买方、购买数量及时间。
6.健全例行监测制度
确定重点、监测品种和区域,对入场交易的农产品和经营户开展日常监测工作,对经检验工作所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例行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7.建立健全索票索证制度
凡需进入市场经营销售的农产品必须出具该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证、检疫合格证明。如不能出具质量安全检验证、检疫证明的,必须经由市场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
利用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不合格农产品一定不准入市,退出市场或销毁并予以曝光公布,在此基础上对各级市场的蔬菜和已经认证的蔬菜基地经常性抽查,并将结果予以公布,确保蔬菜食品的安全,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利使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
http://www.cqscpsgs.com/